原标题:感受不一样的余秋雨 黄东光 满怀虔诚地翻开案头上余秋雨的近作《门孔》(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
满怀虔诚地翻开案头上余秋雨的近作《门孔》(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10月),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真挚的情感、坦诚的记叙所打动。这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散文,既有对谢晋、巴金、黄佐临、陆谷孙、张可、章培恒等文化逝者的缅怀,又有描摹星云大师、林怀民等海峡对岸文化友人的平凡记忆,以及记叙与妻子马兰相濡以沫的情感历程,同时,还有作者关于人生重要事件的自叙文章。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余秋雨挥洒自如的散文更多的是浸润着一种文化的韵致,旁征博引中,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与开化,古今中外事的沧桑与悠远,常会被他信手拈来,成为其文化散文中评析概述的由头和引子。但《门孔》却一反常态地摒弃了他先前的这种窠臼,以一种涓涓细流的讲述方式,为我们开启了另一段“记忆文学”的寻情之旅。
开首的第一篇主打文《门孔》,追忆的是著名导演谢晋。这位一辈子视电影为生命的大导演,在余秋雨的笔下,就像生活当中我们寻常见到的慈父一般亲切和蔼。他对两个弱智孩子从生活到心理的用心呵护,无不从他心细如发的一言一行中点点滴滴地彰显出来。而最让人怦然心动的是,余秋雨对谢导的追叙,朴实无华里写尽了人间的真善美。那种不为名利所动的艺术坚守,那种晚年丧子痛彻心扉的大放悲声,那种流淌在生命里的故乡情结,那种家门里堆满的白花和一双孤寂的鞋,无不以一种绵长、厚重的表达方式,将那一份份浓得化不开的情愫,呈现在我们眼前。离开了对文化的纵横和评析,余秋雨的笔落到故友的追思里,情感的涟漪一圈一圈地扩散到我们的心里,那情、那景、那意,丝丝缕缕地绽成一朵灿烂的小花,盛开在晶莹的泪眼里,余秋雨的这些文字,让我们感动。
《巴金百年》则以一个历史追寻者的身份,记叙了巴金与文学的渊源,以及在百年岁月里,他的人生境遇和对中国文学的思考。余秋雨一方面细数了与巴金交往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提纲挈领地将他百年的文学追求作了系统的总结。字里行间,虽然少了许多情感的铺垫,但一些细节化的描写,比如病中的巴金披着围蔸吃饭,极为腼腆又有些自责的神情,以及余秋雨交代单位同事给巴老买汉堡包的描绘,仍然闪耀着人间温情,让我们看到了巴金的严以律己和余秋雨的温良敦厚。
而《单程孤舟》则从悼怀故友的哀伤中轻灵地走了出来,以一种平和豁达的心境,坦然将自己与妻子马兰的烟火生活娓娓道来。不用手机,亦不上网,这在现代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余秋雨却平心静气地视作是一种心灵上的解放和自由。“想要找我有点难,找马兰就行”这种风趣的表达,既是夫妻之间相互信任的表现,又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高度默契。正是在外人看来,有些“孤独”的余秋雨却在这份恬淡的境界里,神游于世界古老的文明之迹,穿越于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大漠中,用他田野调查似的文化笃定,用他知行合一的努力躬行,写下了《中华文脉》《泥步修行》等一系列文化巨著。余秋雨的坦诚,除了告诉我们,人生是一场单程,需要珍惜岁月的给予之外,还要耐得了孤舟远行的寂寥,这样的人生,才能破蚕化蝶,活出一个澄澈的自己。
小小的门孔,是我们透过有限的空间去瞭望外界的窗口,目力所及之处,世界的宽广和美丽、人性的温润与良善、人情的纯朴与敦厚,皆可进入我们的法眼。余秋雨用《门孔》之名,小中见大地书写了他心目中最美的人间情和世间爱,他所构筑的这个世界,与他之前所精心构建的一座座“文化高原”一样,双峰对峙,珠联璧合中早已令人叹为观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