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2011年被授予甘肃联合大学荣誉教授。2010年起担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几十年来,余秋雨一直以做一个读书人,一个写书人为自己的使命。关于怎样读书?读怎样的书?他在今年举办的南国书香节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阅读与写作的演讲,讲述了自己观点和看法。
读书和品质生活非常关键。按照美国人的一个定义:眼球盯着连贯的文句,可以用逻辑把它接受,这个叫阅读。
如果以这个为标准的话,每个看手机的人都在阅读。现在的问题是全民阅读,按照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已经做到,但最关键的是要有品质的阅读。怎么做到有品质的阅读,怎么能够让每个人在阅读的时代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这点难度就很大。
前不久,我在北方书博会里面讲到,当阅读通过手机成为滔滔洪水把所有年轻人都裹卷,我们出版人、写书人,包括优秀的读书人,要在这个洪水当中修筑一个小岛,小木屋,能够让我们的灵魂有安息之处。
不断地大量读各种信息的时候,有的时候是朋友的信息,其实这也是阅读材料,但读了等于没有读。表面上是你占有了信息,实际上是信息占有了你,你再也抓不住自己的生命。
我们每天生命耗费在这些信息上,第二天连再讲一遍的兴趣也没有。吃饭的时候讲几句发生的时事,感觉你的消息很灵通,但是第二第三天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没有了的不仅仅是信息,没有了的还是你的生命,没有了你的第20年,20岁第五个月,26岁的8月份,这是再也不可能回来的。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现在要有品质的生活,一定要在滥读的过程当中抢回属于自己生命的时间。
我发现,很多每天上网的人,他的生活品质不高。我也发现,很多不是在手机阅读,而是在图书馆阅读纸质书的人,读的书非常多,按照我们的说法叫“书呆子”,他的生活品质也不高。
所以,生活品质和有钱没钱之间的关系不是特别大。那我们怎么来提高阅读生活品质呢?
必须要有一些必要的书籍储存。人类发展到现在这么多年,我们共同积累了很多知识,如果你有一些东西不知道的话,你起步上就有问题了,缺少了一些共同沟通的语言了。
我们现在遇到很多人很难谈得下去,就是因为基座不够,他讲的是单位的事情,家里的事情,讲文化也是刚刚听过来一些传闻,或者刚刚看到的电视剧。他的基座不够,就产生他对文化的理解和文化的本体之间的距离。
所以我希望这个基座一定要比较稳固地被读书人所把握,特别是被今天中国的读书人所把握。
你就花一年,下一个决心把这一年读完,这多好!现在有人去帮大家出点子,说这些书是必须看的,这样的话也防止大家盲目地乱找了。读文化人必看的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即使到国外生活,如果对母语文化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不了解的话,那你也会被国外的学者看不起,这是毫无疑问的。能够有品质的生活,你首先要有品质的人格,这个非常关键。
我有一个遗憾,就是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的时候,看到艺术文学的东西,朋友们往往比较漠然。或者我们讲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作品、非常重要的一些作家,他们不知道。
我认为这个“不知道”会严重影响你的生活品质,理由很简单,不是为了显摆,而是我的生命和人类历史上最高贵的生命是有关的。
大家想起来,我们的身体会吃饭、睡觉,会用一些仪器,这个生命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生命积累了一些美丽和高贵的遗产,这个遗产居然被后面的生命能够接受,这是人类高贵之处。
你们年纪很轻,很值得我这样的人羡慕,因为你们有足够的时间投入高贵的文化。不要在信息里浪费时间,更多地读一些被时间和空间证明它高贵和美的东西,让它们和你的生命连在一起。
请记住,只要你接触的东西是高贵的,美丽的,你也一定很快高贵美丽。生命有一个秘密叫传染性,非常重要的传染性,每天和高贵美丽连在一起,你这个人非高贵和美丽不可。如果成天在做不好的事情,那么你接触的人都是不好的,你这个人要高贵也很难。
“找到自己”什么意思呢?一个欧洲的心理学家讲,人有好多特殊的心理结构,你的心理结构和你的家人心理结构是完全两回事,心理结构也是不能遗传的,这很奇怪。
举一个例子,同样是法国小说,有的人特别喜欢雨果,有的人特别喜欢巴尔扎克,完全不一样,可能你家人最亲爱的朋友,正好和你喜欢不一样,就表示你们两个人感情很深,但是心理结构不一样,阅读的心理结构不一样。
这一点不影响你们的友情,不一样才好,所以你在找书的时候,其实在寻找你的心理结构。为什么会喜欢这本书,不喜欢那本书呢?为什么他和我喜欢不一样,理由是你们的心理结构不一样。
你们在寻找同构关系,你在茫茫大海当中要寻找你的一个风帆,你在茫茫人海当中寻找那个高贵的自己。
希望大家记住:找书其实是找自己,找一个比今天的你更出色的自己。千万不要以为我已经完成了,不,就在同样心理结构当中,可以完成很灿烂的生命,只不过这个灿烂程度你没找到,这太可惜了,就差一点点,你会非常精彩,差两点就会更精彩,你为什么不去找它?所以凡是找到伟大作家当中有几个你很喜欢的话,千万不要放弃,你要认真地抓住,认真地阅读。
如果有一本,你觉得完全看不下去的书,不要紧,放下不看,说不定过了一阵,你喜欢也有可能,说不定过了一阵不喜欢也有可能。
我后来感觉随着我的成长,不太喜欢雨果了,不太喜欢的原因不知道,我曾经很喜欢过他。我很感谢他,但是随着我对中国文化的深入,随着我自己年龄增长,我就不喜欢他的异论,不喜欢他过于夸张的描述,我摆脱了他,更好找到了自己。
我反复跟年轻人讲,你要记住,有一个比你今天的生命更精彩的自己。如果你不走过去,你就玷污了你的生命,玷污了你的名字,你本来应该更精彩。
那么怎么办呢?怎么走过去呢?找书,如果五个法国作家再加上三个美国作家,可能更靠近你,那你就加,加到最后你觉得有点超越他们了,那你就更精彩,不是写作水平,是心理建构,所以阅读是品质生活非常重要的一点。
一个人其实阅读量不用太多,在这一点上,我可能要和很多老师们讲的话相反了。不盲目看很多书的人才是聪明人,才是优秀的读书人。整天读书的人是不好的,我非常烦戏马上要开场了,他还假装在看书,这不行,安安静静看舞台上的东西多好了,到处都要装得特别喜欢看书的样子,这不好。
所以在读书的问题上就像人一样,也要减肥,为文化做减法,是我这些年不断在提倡的。只有减,才有选择,只有选择才有你思考的可能。让我们的学问有身材,让我们的学问有韵律,让我们所读的书不要生来就读,一定要根据自己生命程度和结构程度来读。
读到一定程度,我可以非常高兴地说,我喜欢的书已经读完了,我以后读的比较少了,我可以多思考,我可以多写作了。
美国作家辛格讲,一个人总有一段时间是想的写的比读的更多。我当时年轻,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很奇怪,一个人不应该一辈子都读书吗?
后来随着我自己年纪大了以后才明白,只要年轻的时候打好了基础,到后来确实看得更多,想得更多。但看是看风景,看是看社会,而不是看书了,书反而读得不多了。让身边的一些消息,不要骚扰我们的眼睛,我们的生命比这些信息更珍贵。
我最后讲一个小小苦恼,我虽然不上网,但是朋友告诉我,每隔五六天网上就有大量余秋雨散文段落出现。那些美丽句子,讲人生,讲爱情,肯定不是我写的,我很奇怪他们都要署我的名字。我上次碰到莫言,莫言说冒用他的名字也很多。
我们要找到最好的书目,每个人都要读,在这个书目之外更需要发挥自己的爱好来寻找,找到我们生命通向伟大的缆绳。
记住和你有关的缆绳没有几条,不要以为每一本好书都是你生命的缆绳,不是,你生命的缆绳需要在图书馆的书库里面认真地寻找,寻找寻找,你总会抓住一条两条,慢慢往上爬就有可能走向伟大。
同时记住,阅读很重要,但阅读的结果不是整天地展示,整天地显现,如果这样,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好的读书人。这也不是好的品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