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旭原创)从余秋雨和邓涛看文化散文写作

2018-02-27 10:39:26  阅读 105 次 评论 0 条

  文化散文,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散文类别,主要以历史文化为抒写对象,或写历史文化人物,或写历史文化事件,或写历史文化遗存。

  余秋雨和邓涛,一个是《文化苦旅》的撰写者,一个是《山河扣问》的写作者,这两部作品,都是文化散文写作的佼佼者。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当年在《收获》杂志上以专栏的形式刊出时,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后来结集出版,一版再版,长盛不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形成了一股余秋雨热,这股热潮甚至传至海外华文世界。余秋雨凭借《文化苦旅》先后在上海和台湾获得各种奖项,一举奠定了其在文化散文写作上开拓者的地位。邓涛于文化散文的写作,时间上略晚于余秋雨,大概在零七年左右才发力,至二零一三年才有较为完整的集子,形成自己文化散文的基本格局。《山河扣问》出版后,在当当网上呈现热卖态势。

  余秋雨和邓涛,一个是艺术学院的教授,一个是集诗、书、画、文于一身的青年才俊,两人在写作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一些区别。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的写作上,写作对象为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影响的历史文化人物和历史文化事件,这些文字一般伴随其旅行的足迹,在许多文化积淀区来回往复,甘肃(敦煌、阳关)、广西(柳州)、四川(成都都江堰、三峡、白帝城)、湖南(洞庭湖)、江西(庐山、南昌)、江苏(苏州、狼山)、浙江(宁波天一阁)等地都留下了余秋雨的足迹。每到一处,余秋雨必将该地文化名胜浏览一遍,然后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形成文字。这些文字,多釆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为了达到表达效果,很多地方还采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来增强语势,所以其文章感情较为充沛真挚,文字较为老辣,但感觉煽情过多。

  邓涛在写《山河扣问》时,主要以弘扬赣文化传统为目的,所以其抒写对象多为江西境内的历史文化人物及历史文化事件和历史文化遗存,诸如朱熹、陆九渊、黄庭坚、谢叠山、文天祥、王阳明等,以及书院街、白鹿书院、东湖书院等,当然,随着邓涛的行迹,云南昆明大观楼、湖南凤凰、浙江绍兴、安徽黄山等也出现在邓涛的笔下,纳兰容若等人也成了他的写作对象。相较之余秋雨,邓涛文字的感情色彩较为淡化,白描成份较多,文字较为细腻,结尾处多有意犹未尽之感,章节段落划分上多采用汉字大写的“壹、贰、叁、肆”或“甲、乙、丙、丁等来区分。邓涛文化散文写作呈现风格多样化,不像余秋雨的散文格式化,如其写纳兰容若和后来写白鹿洞写岳麓山的系列写作风格就不一样,前者更为细腻,具有个人一定的感情色彩,后者白描成分多些。

  余秋雨由于写作的格式化,受人诟病较多,但其开拓之功,于后人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邓涛做为文化散文写作的继承者,虽然打破了余秋雨格式化的写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文化散文写作,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比较余秋雨和邓涛两者之间的个人写作,我们不难发现,文化散文写作,需要写作者具有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触角、超凡的思维、敢为人先的担当、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文化传承的高度自觉。

  作者简介:骆旭,男 ,1971年生于新疆柯坪,宾王后裔。湖南省怀化市作家协会会员。笔名柯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92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