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用“四特精神”吹响“工人先锋号”DIVDIV——发生在湖北特检院恩施分院的几则真实而感人的故事DIV

2018-02-27 10:41:39  阅读 116 次 评论 0 条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毕业生,为着同样的理想和追求,不远千里来到这片土地,放飞人生的梦想!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担当和奉献,他们身上焕发出的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也让我永远记住了他们——湖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恩施分院(以下简称恩施分院)检验员宋卫东、邓初芬、游昌顺……

  恩施分院院长宋卫东,1983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西轻工业机械厂,1988年作为人才引进到恩施州锅检所,从事特种设备检验工作30多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特检员。

  2014年,湖北特检机构在全国率先开始整合改革,原恩施州特检所上划到湖北特检院统一管理,不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当时,宋卫东是恩施州质监局城区分局局长兼特检所所长,按照要求,他必须二选一,要么选择分局局长,要么选择特检所长。正当人们猜他一定会选择副处级的城区分局局长时,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只是科级的特检所。有人不明白,认为他傻。他说:“不是我傻,是我放不下特检事业,放不下跟我一起战斗的同事们。我是伴随着特检成长的,特检工作才是我一生追求的事业。”正是这份热爱和执着,让他坚守大山深谷30年。

  恩施州绝大部分是山地,这里水能资源丰富,小水电发达。全州共有水电站297处,总装机容量346.326万千瓦。由于这些小水电站都建在偏远的深山峡谷,道路崎岖,加上是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对这个行业的检验一直不能突破。为了让更多的水电站了解特种设备安全知识,2001年8月,已担任特检所所长的宋卫东带领一个检验小分队,亲自到各水电站宣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拓展新业务。

  “那时进山的路还没有铺水泥,都是土路,一到雨季,坑坑洼洼的,坐在车上就像坐在摇篮里,颠簸得人直想吐。路基下面便是波涛汹涌的江水,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车摔下悬崖,掉入江中。”宋卫东至今还记得,那次,他们一行人从最西边的利川市到最东边的鹤峰县,从最北边的巴东县到最南边的来凤县,一走就是20多天。他们挨家挨户地跑,几乎跑遍了所有主要水电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苦口婆心的做工作,各小水电站终于接受了检验计划。至此,恩施特检所在全省率先成功开辟小水电检验业务,宋卫东也长长舒了一口气。

  记得是2004年,承载着恩施人民百年梦想的沪蓉西高速和宜万铁路恩施段相继开工。为了确保“两路”建设期间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宋卫东带领他的检验团队进驻施工现场,深入每一个项目部洽谈检验业务,开展现场检验。

  由于施工工地一般都处于大山深处,既无网络也无电视,自然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宋卫东始终坚持与检验员同吃同住,经常个把月不回家。直至工程全部竣工,没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受到工程指挥部的高度肯定。

  记者曾直截了当地问宋卫东,当了领导为何还要坚持到检验一线去。他认真地说:“我本来就是一名普通平凡的检验员,虽然职务变了,但责任没有变。”

  正是凭着这样的责任和忠诚,30年来,他不仅从未动摇扎根山区的理想和信念,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检验一线。在他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年轻大学生放弃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来到鄂西这片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献身特检事业。今年5月,充满正能量的恩施分院荣获湖北省“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成为该省特检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前两年,女儿刚出生,由于我长时间在外搞检验,每次回家,她都不认识我,都不让我抱。现在。女儿已经上幼儿园中班了,经常对我说,爸爸你什么时候来接我放学呀,你一次都没接过我。每次听到女儿的话,我的心就会感到愧疚。”

  2012年7月的一天,是巴东县神农溪大桥两台塔吊定检的日子。可不巧的是,当天邓初芬闹肚子,心发慌、腿发软,领导和同事都劝他说,塔吊高140米,相当47层楼,又没有施工电梯,只能一步一步往上爬,你病成这样子,怎么能上高处。即使爬上去了,万一要拉肚子,上不能上,下不能下的,该如何是好,最好派别人去检。

  “当时,想到巴东几十万人民对神农溪大桥通车的急切心情,我顾不上别人的劝告,一咬牙就和同事开上检验车出发了。经过6个小时长途行驶,下午3点多才赶到现场。等我们检验完两座高高的塔吊,神农溪畔,已是万家灯火。”邓初芬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从业8年来,邓初芬共检验电梯1739台次、起重机械2168台次、厂内机动车辆46台次,无一起因为检验失职而引起的事故发生,也无一起因服务不到位而引起服务对象的投诉。2011年,邓初芬被恩施州安委会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并被恩施州质监局党组授予“优秀员”称号。此外,他还连续5年被恩施分院评为“先进工作者。”

  “人生幸福多努力,莫尽叹息望星空,天生我材必有用,青春已去从头来。”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以为它的作者是一位诗人,或者文艺工作者。其实不然,他是一位真正的技术能手,恩施分院承压室副主任游昌顺。

  “我是2002年9月从恩施山泰水电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应聘到恩施特检所工作的,当时我的理想就是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全能型的技术人才,为保护特种设备安全贡献一份力量。”话不多的游昌顺,是那种典型的爱学习、肯钻研、学究气十足的技术人员。

  据介绍,为了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他通过刻苦自学考试,先后取得了锅炉检验员、压力容器检验师,压力管道检验师,RT-Ⅲ级资格证,电梯检验验员检验资格证,很快成为了一名技术骨干。2013年,他和同事李云麾参加湖北省“宏图杯”检验大比武,被授予“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

  宋卫东曾告诉记者,能获得省级技术能手称号,是与他平时对检验工作的精益求精分不开的。

  2013年7月份,游昌顺和同事到宣恩县椒园液化气站检验一台50立方旧液化气贮罐。由于该储罐使用年限已达20年,第一次检验,仅发现罐体焊缝外表面有一处裂纹缺陷,但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他判断储罐其他部位很可能存在问题,决定扩大检测范围,直到弄个水落石出为止。

  “当时正值三伏天,异常闷热,罐子曝晒在室外,厂区又没有降温措施,罐内的温度达40多度,而且液化气残液又臭又呛人。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我们一共到现场检验了3次,每次检验都要进行无损检测,包括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每次都像“蒸桑拿”,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最后经过对罐体所有焊缝仔细检测,发现该设备焊缝有两处埋藏性裂纹缺陷和一处表面裂纹缺陷。经过检验组讨论,认为再无修理的必要。最后气站老板接受了检验结论,将储罐做了报废处理,及时消除了一起重大安全隐患。”游昌顺叙述的时候,像一个打了胜仗凯旋归来的战士,满是骄傲和自豪。

  是的,他有理由自豪,有理由骄傲!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新时代,凡是像宋卫东、邓初芬、游昌顺一样通过劳动创造了价值的人们,都值得骄傲,值得自豪,更值得尊敬!(本报记者 张 华通讯员王友明吴荣)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93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