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母亲说,我出生不久就过阳历年了。后来才知道,阳历年就是元旦。因为中国自1912年1月2日才由孙中山下令改用公历纪元,但民间百姓仍习惯于用农历记生日,直到户口制度的建立,才逐渐改了过来。
虽然元旦也叫过年,也放假,但措辞用语完全不同,从当年的报纸宣传到商店的橱窗布置,称阳历年多为“庆祝元旦”,称阴历年则是“欢度春节”。后者不仅放假天数多,气氛也不一样,所以小时候都爱过春节,印象深的也是春节。我最初记得的元旦,是小学四年级。一夜听风。大人说,明天元旦要发冷。一睁眼,果然是天寒地冻。母亲叫我去拷油,我冒着凛冽的大风冲出门,结果空瓶而归。原来我用戴手套的小手夹着指甲般大的四两油票,手指受冻麻木,弄丢了。母亲气得要命,把我狠狠训了一顿,要不是元旦,差点挨打。自此,我对元旦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冷。
“少年心事当拏云。”我一进入中学,便与许多同学一样,树立起了一种报国为民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理想。每年元旦前夕,便成了我勉励自己、设定人生目标的励志日子。
我也曾试着春节励志,自己又长一岁了嘛。但春节的欢乐气氛太浓烈,大家都在欢天喜地,你一个人在立志,太严肃了吧!元旦只有一天,又是新年伊始,煞是分明,在此之前辞旧迎新,把自己一年来的人生回顾一下,再把新的一年规划一下,岂不刚好?
于是,每年的元旦前夕,我都会有意识地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之路,同时也会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之路,特别是下一年的奋斗目标和完成事项。其实,时代的发展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大多数情况下还都是人随时代。所以我的新年规划大多未能如愿实现,有时只完成了一半,但有总比无好。
1975年的元旦前夕,不刮风,却下雨。我听着屋外的雨声,辗转反侧,感叹自己25岁即将过去,居然一事无成,于心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真所谓“一事无成惊逝水,人生如梦有如烟。”望着桌上一本新买来的蓝色日记本,不禁打开扉页,在上题写道:“旧的一年在雨声中过去,新的一年在雨声中到来;这新开的一页,你将涂上怎样的色彩?”
没想到五年之后的元旦前夕,又是一个下雨天。虽然我此时研究生刚毕业,已留校任教,也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但听着雨打窗门的声音,想起古人所说的“三十而立”,对照自己年届三十却无所作为,又不禁踌躇满志,心潮起伏,展纸命笔写道:“窗外的雨儿下个不停,我的心绪也不得安宁。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你留下了什么值得纪念的珍品?”
祖国在改革开放中腾飞,我们在时代的感召下前进。塑造着自己,也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转眼到了1999年的年末,这是世纪之交的转折点,也是我50岁人生的转折点。那些天,面对世纪之交,我一直在想:我该做些什么?好事接踵而来,一连收到了主编两套大书的任务,还在澳门回归祖国当天在《澳门日报》上发表了《闻一多为何写七子之歌》。
说来奇怪,我对元旦前夕的最初印象是冷和雨,而在世纪之交的元旦前夕,上海天气却出奇地好,既不冷,也不下雨,就像春天那般温暖,我还从未碰到过。几乎所有的电视都在播放着与新世纪有关的节目,为了迎接新世纪,许多上海人都不睡觉。我也是其中之一。静安寺附近摆满了小吃摊,年轻人穿梭其间,兴奋地等待着新世纪来临的那一刻。而我则独坐在静安公园门口一家咖啡厅一隅,边品尝咖啡,边观赏人流。我想励志,却没有头绪。今夜只能感受。但有一些诗句,却在我的心里悄悄生成:“也许我思考过的前人都已思考过,也许我体验过的前人都已体验过为了使生命能闪射出一星火花,为了使心灵能残存一缕哲思,于是,在这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我再次仰望夜空,抚摸大地,追寻旧梦,总想在人间留下一点痕迹。”二十分钟后,我跨入了21世纪。
如今又到了元旦前夕,追昔抚今,我又生出了许多感慨。继续励志,还是感受人生?其实,人生需要快马加鞭,也需要停下休息。而元旦这个代表年轮转换的节日,的确是一个勉励心志和感受生命的极好时间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