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美文摘抄赏析

2018-03-01 00:05:27  阅读 114 次 评论 0 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说:“记事物记清楚了,说道理说明白了;没有语法上的毛病了,没有理论上的毛病了,这就是象样。至于写得好,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一) 关于议论文结构的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提出论点或论题) 第二部分:本论——分析问题(就论点展开分析、论证) 第三部分: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提出解决的办法) 常见的结构主要有四种: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二)几种典范的论证结构 六字联珠(对照式与层进式的综合)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 略写 (简洁,醒目,4行,可用两段开头法) “正”——正面举例论述; 较详 (排比列举,写法:角度—叙例—勾联) “反”——反面举例论述; 较略 (举例的三种形式:实例、概括、假设) “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最详 (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等) “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较略 (联系青年与改革)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略写 (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这种模式可以适用于多种议论文题型,且好学好记,初学者可以由此入门,迅速提高自己。图示如下: 正 点 深 联 总 反 高中课文《简笔与繁笔》是类似结构: 点:点明中心论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正:从用简、使繁两方面各举两例证明论点; (反) 深:用引证法阐明繁简适宜的标准和方法; 联:批评现今创作中的一味求长的不良现象; 总:最后说明写作目的(提倡简练为文),首尾呼应。一般鉴赏一篇文章应该用议论文吧?!希望能帮到你!!

  欣赏使人变美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密苏里有一个坏孩子,他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告诉她要好好注意这孩子。继母好奇地走近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了了解之后说:“你错了,他不坏,而且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还没有得到发挥。”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这孩子的聪明找到了发挥的地方,后来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这个人就是戴尔·卡内基。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用餐,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那时他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的手上。文章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的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欣赏、不能被引导呢?学会欣赏别人吧!欣赏你的同事,你和同事之间会合作得更加亲密;欣赏你的下属,下属会工作得更加努力;欣赏你的爱人,你们的爱情会更加甜蜜;欣赏你的孩子,说不准他就是下一个卡内基……2. 捡起地上的鸡毛

  “轻轻地握着你的手,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

  5月19日14时28分起,整个奔忙飞跑的中国,在尖利的防空警报声后停顿三分钟。

  很久之前,诗人王昌龄这么写道:“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青山无法阻隔

  我们风雨同舟的携手,地域也不会隐没团结一心的中华民族头上那轮共有的明月。?

  一个人,一丝希望,一颗坚定的心。当救援部队在汶川大地震的废墟下救出被困60余小时的姑娘乐刘会时,在场的人们激动地哭了,而她却没有哭。“我相信有人会来救我的,一定会,我相信你们!”从未掉过一滴眼泪,这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妙龄女子始终微笑着,紧紧拉着救援人员的手。一双手和十几双手紧紧地交握,这是一个灾民与她的救命恩人们最质朴也最真诚的团聚。?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问起参加救援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会告诉你:五千米是我们能否拉住受灾人民的手的距离,是生与死的距离。五千米,这个国际专业领域深感不可能执行的跳伞高度,被解放军空降战士抛在脑后。拨不开汶川上空连天蔽日的迷雾,但他们必须拨开震区人民心上的乌云。就这样,“人民的军队”从五千米的高空降下,给灾区断绝天日、与世隔绝的乡镇带去了救命的福音。村人们激动地说:“解放军来了!”这壮烈的一幕便不只出现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是一地乡民与国家之间最动人的团聚。?

  海洋曾把世界割裂成对立的区域,而今天海洋再不能阻断世界的爱心汇聚到一起。这爱心来自东邻日本每一个便利店前的捐款箱,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遍及各州的慈善机构,来自大陆西岸那些并不富有的亚非国家一笔笔友谊的捐款……中国和某些国家因意识形态而产生的分歧,在灾难面前湮没成沙,随着飞机和航船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的中国而来,这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心最盛大的团聚。?

  怆然灾难,古来有之。然而历史由古至今,谁可曾见过这般撼天动地、凝聚人心的团结?《史记》中有云,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与民同心,则国兴之。在今天,则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又何愁家不安、国不兴??

  青山一道,我们同历风雨共团聚;而将五洲四海的人心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是这样一种期望: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享太平!?

  此文在亮出“国殇是一场悲剧,然而,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这一观点后,精选典型事例,通过“一个灾民与她的救命恩人们最质朴也最真诚的团聚”等三个层次,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最后归结出“在今天,则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又何愁家不安、国不兴”。全文见解新颖,内容集中,思路清晰,材料丰富。?文章语言流畅,巧妙融合现代歌词、古代诗文、现实场景于一炉,“青山无法阻隔我们风雨同舟的携手,地域也不会隐没团结一心的民族头上那轮共有的明月”“五千米是我们能否拉住受灾人民的手的距离,是生与死的距离”“拨不开汶川上空连天蔽日的迷雾,但他们必须拨开震区人民心上的乌云”等文句既饱含深情又文采飞扬,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965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